上海是中国压缩机制造中心之一,外资企业有:英格索兰、康普艾、神钢、GD、伯格、凯撒等等;台资企业有:复盛、汉钟;民营企业有:信然、斯可络、飞和、优耐特斯、佳力士、德哈哈、罗德康普、康可尔、维肯、申行健、施耐德日盛、意朗、德斯兰、浪潮、东方威尔、捷科等等;在上海建立总部的企业有:日立、阿特拉斯、ELGI、三星等等;当然肯定也有许多没有说到的。
上海可以说是浓缩了压缩机的精华,确实上海的压缩机产业为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包括将来我想一定也是这样的。而今天我们发现一些不利于上海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所以在此提出本刊的观点,供广大读者分享。
上海这样的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大概涵盖了以下几个内容:
人才、技术密集 |
配套发达 |
商业氛围优势 |
高待遇 |
国际接轨 |
覆盖全国优势 |
物流发达 |
成本高,高消费 |
这是“上海”这个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这也是上海的优势所在。早期的确是优势,目前来说,未必。那我们就以上的优势来做一个类比:
人才、技术密集型的上海:
一、空压机行业从目前发展阶段来看,空压机行业俨然是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行业,人才、技术长期来看固然重要,但目前并不是起决定发展作用的。反而目前的优化管理与销售来得更为重要;
二、外地空压机行业的技术与上海的差距也越来越小,或者说技术和人才已经不是上海企业的优势了。
三、人才的流动,行业信息的通畅,即便是有高端人才也会根据市场需求在全国流动,而上海目前在空压机行业是否成为技术密集型我想也值得商榷。
商业氛围、配套发达优势的上海:
一、上海的商业氛围优势依然存在,但目前上海空压机行业有没有借用这样的优势借力发展,比如:人才培训、资源整合、商业合作等等,如果没有利用这样的资源,徒有在上海的氛围一般也很难发挥优势;
二、随着配套市场成熟,沿海地区都具有这样的优势条件,在这点上,上海虽然走在前列,但优势不明显;
三、商业大氛围上海的确比较浓烈,是否影响到公司的氛围,我想更多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这点来说应该是因人而异;
国际接轨的上海:
一、上海的确是与国际接轨比较好的城市,但我们来看,主要表现在流行时尚、国际交流等等,从空压机做生意来说,上海的民营企业出口可能还比不了浙江台州企业。而这样的接轨实质作用在哪里?
二、国际接轨的技术在空压机行业也鲜有表现,可能在其它行业有很多的优势。
覆盖全国与物流发达的上海:
一、上海作为中国商业中心,早期以上海地域为优势的品牌,现在已经变为去地域化的独立品牌而存在。而上海品牌已经不是首选,更多的是独立品牌,和地域无关。
二、 国家的遍地开花的开发与发展,都形成一个个的中心,工业品的生产中,上海重心的位置渐渐退化;
三、随着物流的发展,上海的物流成本优势已经不复存在,目前的优势是在方便和快捷上存在一定优势;
高工资、高成本、高消费的上海:
一、上海的用工成本高的现状依然存在,上海与内地的差距我想会长期存在;
二、高成本主要表现在高的房租,高消费,等等;
三、成本增加必然会在价格上体现出来,除非能提高效率而降低单位成本。若无这方面优势,上海空压机厂家在市场上拼价格,无疑是以己之短,克人之长。
从宏观市场上来看:
一、不断紧缩的货币政策和不断调高的银行贷款利率,对需求市场发展不利,对融资不利,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上海企业发展更是雪上加霜,如果没有更好的资金储备或固定市场业绩的支持,这将会对企业发展不利。
二、上海目前的发展方向是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升级,淘汰技术相对落后,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果上海空压机企业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随着上海的发展的推进,从大环境来讲很有可能会被附加值高的产业所取代。
三、上海今年10月份的外地入沪人员的保险改革和收入倍增计划可能会更加压榨企业的微薄利润,举个简单例子,目前外地入沪人员缴纳综合保险少需要两百多,而改成城镇保险后,在工资不做任何调整情况下,企业要多付出五百每月的代价,一个企业按一百人计算,一年无意中就增加60万开支,这还不包括工资和原材料增加所带来的成本增加。
目前发展态势:
在目前来讲,很多上海民营企业都在外迁(这里我想解释一下,外地设厂也可以是扩展的标志,但成本考虑我想也是一个主要因素。)今年下半年的市场对我们民营企业有一定的冲击,产量在下降,市场在萎缩,上海民营企业在逆境上扬的企业很少,很多有发展企业基本都是外地企业,可能是上海本身工厂有一定规模后而再发展出现的瓶颈,也可能目前市场竞争力的降低所致。
为什么只是上海民营企业出现危机?外资企业影响小!
可能会有不同意见,上海的外资企业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确实会遇到这样的处境,但外资企业有几个属性我想给予说明:
1、外资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在国内;
2、一般外资的定价是按照价值定价,不按成本定价;
3、外资企业相对规范,本身的待遇水平和福利一般都比民营企业要好;
4、在外资来看,上海人员成本比其本国的低,上海还具有成本优势;
5、外资在国内只是的一小部分市场,即便国内受到影响也不会影响品牌大局;
从这五点来看,以上的问题在外资企业的影响已经很小,所以对外资谈不上危机。
危机中才有洗牌,危机中才有发展!
谈了那么多年的洗牌,特别是上海的企业,但目前来看洗牌并不是那么明显,理由很简单:
1、我们的竞争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高段位的较量;
2、市场的供求关系还是相对平稳,企业的差别只是好与不好的关系,并没有到生与死的抉择;
不是没有洗牌,而是没有到那个地步,对于我们上海企业来说,在懂得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懂得过冬,想成为长久品牌的企业不一定是发展很快风光无限的企业,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做扎实的企业。
那我们上海民营企业应该有哪些应对策略呢。
1、首先笔者认为,在我们技术实力还未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