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然离心式压缩机组总体说明
一、离心压缩机
1、 机组概况
1.1 、该空气压缩机组用空分装置;
1.2 、户内安装,有顶棚,有采暖;
1.3 、压缩机和驱动机布置在二楼,润滑和控制联合油站、气体冷却器等辅机布置在一楼,润滑油事故停车高位油箱布置在机组回转轴线上方至少6米处。
1.4 、驱动机型式:汽轮机
1.5 、旋转方向:从驱动机侧向压缩机看,压缩机转向为顺时针。
1.6 、流量调节方式:进口导叶+变转速,转速调节范围75-105%
1.7 、底座:空压机和汽轮机单独底座,变速机和增压机公用底座,包括防滑盖板、地脚螺栓、调平垫块和不锈钢垫片,地脚螺栓采用基础贯穿式。底座两端至少对置安装2个接地接线柱。
1.8 、联轴器与护罩:
联轴器:膜片式(叠片式)
护罩:全封闭无火花铸铝式
1.9 、公用底座范围内的全部管线交接到底座边缘,并带有配对法兰、螺栓、螺母、垫片。公用底座内的全部仪表,包括接线盒的配线以及至机旁盘的保护管,接到底座上的开架式仪表盘。
2、 压缩机主要技术参数:
工 况 |
单 位 |
正常工况 |
|
|
介质 |
―― |
空气 |
|
|
容积流量 |
m3/h |
110000 |
|
|
入口压力 |
kPa(A) |
100 |
|
|
入口温度 |
℃ |
20 |
|
|
升压 |
Bar (A) |
8 |
|
|
出口温度 |
℃ |
158.7 |
|
|
平均分子量 |
kg/kmol |
28.765 |
|
|
压缩机轴功率 |
kW |
8929 |
|
|
电机功率 |
kW |
9899 |
|
|
转速 |
r/min |
5791 |
|
|
多变效率 |
% |
84.5 |
|
|
转动惯量 |
Kg-m2 |
|
|
|
3、 压缩机概况:
3.1、型号的含义
3.2.2、型 式: 空压机为水平剖分焊接机壳
3.2.3、轴承型式:
径向轴承:可倾瓦式,水平剖分,带埋入式测温元件。
推力轴承:金斯博雷式,倾斜瓦块双作用自平衡型,带埋入式测温元件,推力轴承载荷不应超过制造商允许最大载荷的50%。
3.2.4、轴端密封型式:空压机为迷宫密封;
3.2.5、级间密封、叶轮口圈密封和轴端前置密封为迷宫式。
3.2.6、壳体水压试验按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进行,压缩机壳体进出管口最大允许承受的力和力矩执行API617标准。
3.2.7、压缩机排渣管(导淋管):
级间排凝(排淋口)设有导淋管和截止阀,带有双阀加配对盲法兰,集合管接至底座边缘。导淋管材料:06Cr19Ni10。
3.2.8、平衡管的设计应保证密封间隙为原设计值的两倍时仍能维持轴端密封性能。
3.2.9、转子部件:
主轴:锻钢轴带不锈钢轴套。
叶轮:首级叶轮为半开式,其它为闭式锻造铣制焊接叶轮。
单个叶轮超速试验转速:1.15倍最大连续转速。
转子超速试验转速:1.1倍最大连续转速。
转子进行低、高速动平衡,转子动平衡带合同联轴器的安装盘进行,不允许在联轴器上去重,动平衡按API617进行。
3.2.10、机组推力盘与主轴的配合形式为:热装配合或整体铣制。
3.2.11、离心压缩机提供下列配套设备和材料:
1) 轴振动、轴位移探头:
压缩机每个径向轴承部位安装2个(互成90度角)振动探头。
压缩机推力轴承侧安装2个轴位移探头。
2) 测温元件:
压缩机径向轴承瓦块上埋(Pt100型)双支温度检测元件2个。
压缩机推力轴承主推力面瓦块上埋(Pt100型) 双支温度检测元件2个,副推力面瓦块上埋(Pt100型) 双支温度检测元件2个。
3) 压缩机入口和出口配对法兰、螺栓、螺母和垫片及其它与用户相连接的配对法兰、螺栓、螺母、垫片。
3.2.12、其他内容:
压缩机带有喷水系统一套,在压缩机的一段入口安有喷头,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压缩机流道内的灰尘除掉。间歇喷水。
二、 润滑与控制油系统
1、油系统基本描述
1.1、主要的技术要求:
润滑油站的所有设备和仪表, 安装在一个底座上并带有地脚螺栓。在底座范围内的电气仪表安装好并配管。所有管线带配对法兰接到底座边缘,并带运输用盲板。需买方连接的所有接口处均需编号,并注明压力等级、公称通径、介质、流量、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材料等;出厂前在所有接管处挂标明用途的不锈钢标识牌。
1.2、润滑油牌号: L-TSA 46#抗氧防锈汽轮机油
2、 润滑油站
润滑油站向下列设备供油:
■空压机润滑系统、■汽轮机润滑系统和调节油系统,
■齿轮箱润滑系统
油箱滞留容量(低于正常运行最低液位之下的总容量)至少为8分钟正常油流量,工作容量(正常运行的最低液位与泵入口损失液位之间的容量)至少为5分钟正常油流量。
2.1、油箱带蒸汽式加热器,蒸汽参数见公用工程条件。
2.2、油箱带有排凝及放空口(带排烟风机)、N2接口、低点带有排放阀。
2.3、二台120%负荷的卧式螺杆泵,两台泵互为备用。
主/辅用油泵采用电机驱动,电机选用高效节能电机,户内式,电气要求见公用工程条件。铠装电缆进线,配电缆密封接头。
2.4、主、备油泵采用机械密封,挠性联轴器(带中间隔套)及无火花联轴器护罩。
电机应能设计为能自动或手动开、停机,用于油泵的开、停车。
2.5、一台120%负荷双联的管壳式冷却器。
2.6、一台120%负荷双联的润滑油过滤器,过滤精度为10μm。
2.7、恒流转换阀:六通阀用于油过滤器的连续流量切换,三通阀用于油冷却器的连续流量切换。
2.8、油站回油系统设计为能适应两个油泵全流量输出时的工况。底座内的回油管应保证回油液面不超过管径的一半。
2.9、油箱应提供油净化器接口(包括阀门),允许用油净化器将部分油抽出。接口位置应允许油自流至油净化器。连接件应包括虹吸破坏器以防止由于净化器作用使油箱油位降至最低。
2.10、油站仪表盘为开架式,放在油站底座上。仪表架的位置应便于操作人员观看。
2.11、油系统配置两个调节阀。泵出口的一次调节阀应满足两台泵同时开启时的通流量。当两台泵同时开启时,如果停下一台,这时调节阀应迅速关小,维持油压在报警以上保证机组连续运行。
2.12、一台事故停车高位油箱。带三阀组(单向阀、孔板、截止阀)和回油视镜。要求容积不少于3分钟正常润滑油量,以确保机组安全停车。
2.13、油系统连接管线和管件,出厂前管路酸洗、钝化、清理完毕。
2.14、润滑油系统仪表详见P&ID图及仪表部分。
2.15、油站带有润滑油蓄能器。
2.16、事故油泵一台含电机。
三、 压力容器
1、气体冷却器
双金属复合式
双金属复合外翅片管式气体冷却器主要由壳体、管束、管箱、分离器、支座等部件组成。特点是换热管由基管和外翅片组成,增加换热面积,管束可以自由伸缩,避免造成温差应力;管束可以抽出,管内可清洗。